封神第二部口碑滑铁卢,乌尔善能否力挽狂澜
  • 13


封神第二部口碑滑坡背后:乌尔善的神话史诗困境与第三部生死劫

当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的密钥延期至 3 月 31 日时,这部投资 10 亿的续集电影累计票房仅 11.65 亿元,排片占比从春节档首日的 21% 暴跌至不足 5%。相较于第一部 7.7 分的豆瓣评分,第二部 6 分的口碑断崖式下跌,折射出国产神话史诗电影在工业化探索中的深层矛盾。

封神第二部口碑滑铁卢,乌尔善能否力挽狂澜

口碑崩塌:特效争议与叙事失衡

第二部的核心争议集中在特效与叙事层面。殷郊 “三头六臂” 的法相设计被指与《阿凡达》视觉风格趋同,尽管导演乌尔善强调其象征角色三重心理投射,并采用 “体积捕捉” 技术,但观众普遍认为特效质感未达预期。此外,支线剧情的冗余(如姬发与邓婵玉的感情线)导致主线节奏拖沓,闻太师、邓婵玉等新角色的刻画浮于表面,未能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。

这种争议本质上是创作理念与观众期待的碰撞。乌尔善试图弱化神仙的 “神性”,将故事聚焦于人性冲突,但部分观众仍期待传统神话中 “仙气缭绕” 的视觉奇观。当第二部的战争场面被批评为 “缺乏想象力” 时,乌尔善的艺术表达与商业诉求之间的裂痕暴露无遗。

hb火博体育官网平台

第三部生死劫:51 亿票房重压与口碑重建

面对第二部的失利,乌尔善在采访中坦言 “看到观众的失望,非常遗憾”,并透露《封神第三部》已完成剪辑,将针对争议进行调整。据透露,第三部将呈现 “九曲黄河阵”“诛仙阵” 等经典战役,涉及更多神仙斗法与宏大战争场面,特效难度远超前两部。但这种 “特效升级” 策略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数 —— 前两部的特效争议已让观众对 “国产神话大片” 产生信任危机。

更严峻的是财务压力。三部曲总成本高达 30 亿元,前两部累计票房约 40 亿元,第三部需突破 51 亿元才能回本。而作为出品方的北京文化已连续六年亏损,股价年内跌幅超 20%,《封神》系列被视为其 “救命稻草”。若第三部口碑持续下滑,不仅系列 IP 将面临终结,更可能重创本就脆弱的国产重工业电影生态。

神话史诗的破局之路:艺术与商业的再平衡

《封神》系列的困境,本质上是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典型样本。从筹备期走访殷墟博物馆到邀请《指环王》团队担任顾问,乌尔善团队在美术、音乐等方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度。但在叙事节奏把控、观众情感共鸣等方面,仍显经验不足。第三部若想突围,需在以下方面做出改变:

特效质量的实质性提升:避免概念先行,回归 “让特效服务剧情” 的本质;

  1. 叙事聚焦与情感深度:减少冗余支线,强化核心人物的动机与成长弧光;
  2. 与观众的有效沟通:在坚持艺术表达的同时,更主动地回应市场反馈。

结语

《封神》系列承载着国产神话史诗电影的野心,但野心背后是残酷的市场法则。当第三部面临 “要么封神,要么沉没” 的命运时,乌尔善团队的选择不仅关乎票房成败,更将影响整个行业对重工业电影的信心。唯有在艺术与商业间找到新的平衡点,方能让这场持续十一年的 “封神之旅” 真正修成正果。